簡述
聚酰亞胺纖維(polyimide fiber)是一類高性能纖維,聚酰亞胺纖維高強高模的性能,還使它具有了很好的耐熱性、耐輻射性及優異的力學性能、熱穩定性和介電性等特點,是綜合性能*佳的有機高分子纖維之一,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電氣、通信及環保產業等領域。
性能特點
1. 力學性能
聚酰亞胺纖維在模量方面非常優越。聚酰亞胺纖維其彈性模量可達500GPa,幾乎可以與碳纖維媲美。
2. 耐高低溫性能
聚酰亞胺纖維的起始分解溫度一般在500℃左右,熱分解溫度達到600℃,無氧下使用溫度300℃,在300℃氮氣下處理1000h后強度幾乎不下降;耐低溫性能優異,在-269℃液氮中不會脆裂。
3. 介電性能和耐輻射性能
聚酰亞胺纖維的介電常數一般在3~4之間,引入氟或將空氣以納米尺寸分散在纖維中,其介電常數可降到2.5左右。介電損耗僅0.004~0.007,并且在很寬的溫度和頻率范圍內仍能保持較好的穩定性。聚酰亞胺纖維受到高能輻射時,纖維大分子吸收的能量小于使分子鏈斷裂所需要的能量,經高能的γ射線照射8000次以后,其強度和介電性能基本不變。經10"Gy電子照射24h后,力學強度保持率仍能達到90%。
4. 化學穩定性
聚酰亞胺的耐溶劑性良好,對稀酸比較穩定,但是耐水解性較差,尤其不耐堿性水解。試驗測試,經硫酸、硝酸和鹽酸三種酸處理后,對纖維的斷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影響程度從小到大依次為H?SO4、HNO?和 HCl 溶液。經5%Na0H溶液處理30min后,纖維的斷裂強度保持率和斷裂伸長保持率分別下降到46.9%和51.4%;而經10%NaOH溶液室溫處理30min后,纖維的斷裂強度保持率和斷裂伸長保持率分別下降到31.6%和31.4%。
5. 染色性能
纖維的本色呈黃色。若需要彩色纖維,則在紡絲原液中加入有機顏料便可獲得深色澤。
6. 其他性能
聚酰亞胺纖維無生物毒性,可耐數千次消毒使用。一些品種在血液相容性試驗中表現為非溶血性,體外細胞毒性試驗為無毒。聚酰亞胺纖維為自熄性材料,發煙率低,聚酰亞胺纖維的極限氧指數為38%。
主要應用
1. 防護服裝
由于聚酰亞胺纖維具有**的耐高低溫、阻燃、隔熱、抑菌等性能,并擁有良好的可紡性,是制造各種功能性服裝的理想材料,用于各種防護服、防寒服、針織服裝等領域。聚酰亞胺纖維的導熱系數比羊絨還要低,因此也是一種顛覆性的保暖材料,與羊絨、羽絨相比,可以做到更輕、更薄。
2. 高溫除塵過濾材料水泥、鋼鐵、垃圾焚燒等領域因產生煙氣條件和工況的不同,對袋式除塵濾料的耐溫、耐腐蝕性能要求很高,聚酰亞胺纖維能夠充分保障濾料的過濾效率,延長其使用壽命,降低企業的停產損失。此外,聚酰亞胺纖維不規則的截面結構特點,可提高其捕集塵粒的能力和過濾效率,粉塵大多被集中到濾料的表面,較難滲透到濾料的內部堵塞孔隙,聚酰亞胺纖維對粉塵的捕集能力大大強于一般纖維。長春高琦開發的軼綸系列聚酰亞胺纖維已經在國內大型水泥窯尾袋式除塵系統實現了工業化應用,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和使用效果均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3. 飛機和其他運輸工具的內部材料在飛機和高速火車中,質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些低密度、堅硬和耐火的聚酰亞胺纖維織物可以取代傳統的材料。聚酰亞胺纖維具有高強度、高耐熱性以及質量輕的特點,用其制成電纜護套可以實現減重,應用于航空航天中的輕質電纜護套耐高溫特種編織電纜等。此外,聚酰亞胺纖維除了可作為先進復合材料的增強材料代替碳纖維,還可用于防彈服織物、高比強 高比強度繩索、宇航服等。
4. 聚酰亞胺中空纖維膜研究表明,利用聚酰亞胺纖維的耐腐蝕性和耐溶劑性,為在回收工廠尾氣中的有機氣體和滲透汽化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廣闊前景。
聚酰亞胺纖維產品類別(常用規格表)
規格型號 | 厚度(mm) | 重量 (g/㎡) | 經緯密度 | 組織 | 建議使用溫度 | 產品特點 | 應用領域 |
YGF-77200 | 0.07 | 25 | 15*15 | 平紋1/1 | 300℃以下 | 產品具有極好的耐高溫性能及優異的力學、絕緣、阻燃、耐輻照、耐化學等性能。 | 已廣泛應用于高溫煙氣除塵、特種防護、工業阻燃隔熱和功能性復合材料等領域。 |
YGF-77100 | 0.07 | 50 | 30*30 | 平紋1/1 | |||
YGF-2253 | 0.19 | 94 | 21*21 | 平紋1/1 |
備注:以上僅為我司常用規格“部分型號”及其參數,如需其他型號或有定制需求可向(FSD)商務人員咨詢
聲明:以上技術參數和圖片僅供參考,不作為每批次實際供貨產品技術依據。
參考圖片
版權申明:富仕德(FSD)版權所有,不得拷貝抄襲,違者必究。
Copyright © 無錫富仕德高科特材制造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09012161號-5 | 免責聲明
全國服務電話:13921187232 QQ:
公司地址:無錫市惠山區堰盛路55號
蘇公網安備32020602002254